【食品安全知识】
沈阳市的齐大爷入秋后自制药酒养生去病,没想到不仅没能强身健体,反而将血压“补”到了180,不得不赶紧求助医生。昨日,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经典科闫海慧医生提示,入秋后很多中老年人开始养生进补,但是进补一定要补得科学,药补也好,食疗也罢,都要因人而异,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进行。
选用药酒应根据
自己的体质决定
齐大爷年过七旬,有腿脚凉的老毛病,一上秋就爱犯病。听说立秋后要进补,正好朋友从老家带来一些中药,说是能够补肾祛风湿,于是齐大爷泡酒后每日饮用。让他没想到是,几天后他开始满嘴起大泡,鼻子里像着了火。老伴一看,以为是上火了,让齐大爷吃牛黄上清片去火,吃完后好像好点,但是齐大爷又开始拉肚子。这么一折腾,腿脚凉没治好,血压还升到了180/100mmhg,齐大爷赶紧来到了医院。
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经典科闫海慧医生介绍,药酒滋补一般用于气血亏、肝肾阴虚等群体,但是一些人在不了解自己体质的情况下盲目饮用药酒,这是不对的。中医学讲究辨证论治,不是每一种药酒都人人皆宜,也不是人人都适合服用药酒。选用药酒应根据自己的体质决定,最好事先经过医师的辨证,先了解自己的体质。看看自己是偏于阴亏血虚,还是偏于阳衰气虚等,谨慎选择药酒。只有“对症”饮用药酒,才能达到调整阴阳气血的作用。
同时,饮用药酒也不应长时间持续下去。药酒虽好切勿过量,有一些人过于相信药酒的疗效或是保健效果,以为药酒既然有养生滋补的作用,多喝自然对身体健康有好处,其实这种想法是十分错误的。药酒通常一个疗程为1个月,喝了一个疗程后可暂停一段时间,之后再视情况决定是否再饮用。药酒含有药材,大量饮用药酒相当于过量服用药物,同样会影响身体健康。
秋季适宜“清补”
闫海慧医生介绍,进入秋季后,不少人都琢磨着补补身体。许多人对秋季的进补不太明白,有些人认为多吃点好的,就可以贴秋膘,其实进补和吃大鱼大肉二者完全不是一回事儿。过了秋分以后,进补的重点是“清补”,秋季“清补”的重点是强调补养,只不过饮食在补养的同时需要兼解热除燥的功用,以对抗秋天干燥的气候。老年人体质虚弱,更加不适合用峻烈的药物来调理。秋季“清补”,肉类可适当多吃点玉竹鸭肉汤(具有补虚清热、滋阴养胃、利水消肿、除湿解毒的功效)及泥鳅炖豆腐(具有滋阴清热、补中益气的功效)等。
防秋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补充水分,适当的多喝温水,多吃一些滋润的食物,比如雪梨、柠檬、马蹄、甘蔗、柚子、葡萄、柿子、香蕉、橄榄等,觉得如果出现一些咽喉疼痛、咳嗽咳痰等火气大的症状,可以使用像麦冬、沙参、玉竹、石斛代茶饮,但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。
如何破“一半是火焰
一半是海水”?
现在很多人的身体像一个矛盾复合体,上半身是火焰,动不动就上火,吃点人参枸杞就上火,脸上长痘痘、口腔溃疡、喉咙痛、眼干眼涩是常有的事,有时还牙龈出血、流鼻血。下半身则是海水一样冰冷,大便不成形、便溏、腰膝酸冷、手脚冰凉、尿频,还有宫寒痛经……齐大爷也是,喝了温肾壮阳的药酒上火,吃了苦寒的药物又拉肚子腹泻。这样的人群可以用以下的方法调理:晨起喝生姜红枣茶,夜间喝冰糖陈皮乌梅水。
“早上吃姜如喝参汤”?中医认为,清晨之时,万物萌动,胃中之气有待生发,而姜性温、味辛,归肺、脾、胃经,早上吃姜可以健脾养胃,升发阳气,红枣健脾益胃,补充气血,调理中焦;夜间属阴,这个时候滋阴事半功倍,乌梅味酸、涩,归肝、脾、肺、大肠经,有收敛的功效,陈皮与冰糖的甘味结合,酸甘化阴,可补充津液,又能引火下行,不伤阳气。